從小看電影對我而言就是一件大事,
喜歡看電影,但是沒有錢,存到錢了,
到電影院的路程又是一大考驗。
長大了,有錢了,看電影變得像吃飯一樣重要但平常,
問題變成在看哪一部電影了,所以就會訂電影雜誌來看。

看電影之所以深深吸引我,因為電影中的情節、橋段,特效和音樂,往往牽動著愛作夢的雙魚,在那短短的兩個小時中,讓那些夢感覺有那麼一點點像真的一樣。而且在暗暗的戲院裡,和一個想追或是一個可能即將變成女朋友,還是已經是女朋友的女孩,一起隨著電影情節心情起伏,兩人腦波頻率產生共振的結果,總能讓感情更進一步,而且這樣的記憶很難忘記。只要一看到電影相關的橋段或是電影相關配樂,就像打開記憶的開關一樣,年少輕狂的歲月就映在大腦的螢幕裡,一幕幕的播放著比當時電影更精采的青春回憶。


記憶中看的第一部電影是「梅花」,是爸爸單位請客的,最重要的是這是我們唯一一次全家一起看電影。
上了高中,總是偷偷省下一星期的早餐錢,利用星期六下午放學,和班上同學去戲院看電影,遺憾的是高中全校都是男生。這時候看的電影,就是當時流行的校園電影,彭雪芬,趙詠馨,和劉瑞琪就是我們當時的偶像,不過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房間老是貼著中森明菜或是藥師丸博子的海報。我現在還保存當時彭雪芬給我的簽名,而且是簽在「古文觀止」上。


和初戀情人看的電影是「三個奶爸一個娃」,地點是台北公館的大世紀戲院,戲院大概已經不在,女孩現在也不知在何方了。
唸大學時學校在山上,懶得下山到戲院看電影,總是在學校的禮堂看義演電影,每星期二和星期五有兩次, 票價很便宜,氣氛跟戲院一樣,有畫座位,可以一星期前就買了票,將票放在信封裡約心儀的女孩一起看,比較擔心的是最後女孩沒來。 這時期看的電影,很豐富、很多樣,有台灣當時年輕導演拍的「兒子的大玩偶」、「冬冬的假期 」、「撘錯車」、 卡通片 「101忠狗」、 「倩女幽魂」等等。大學時有一個令我難忘,很喜歡吃脫水李的女孩,曾經一起在學校禮堂看一場電影--「203高地」,電影播放中竟然打出蔣總統經國先生今天病逝榮總的消息, 真是要讓人忘了也難。我們也難得下山在士林戲院裡看了一部王祖賢主演的電影「畫中仙」。


服役時當然不用講了,幾乎每個星期都要看電影,因為有勞軍票可看。在花蓮服役比較有印象的電影是「魯冰花」。後來調至高雄令人難忘了的是,有次開小差跑去高雄地下街看電影,看完溜回到單位時,電視新聞播著快報,高雄地下街發生大火坍塌。真是好險,看什麼電影嚇忘了。


唸研究所時,經常和補習班的同事,整票人開著娃娃車,去長春戲院或總督戲院看午夜場電影,這時朋友多,但是看什麼電影都忘了,比較有印象的是和女友到西門町看的「侏儸紀公園」。


後來工作唸書和女友分隔兩地,只看了兩場電影,一次在台中第一廣場看阿諾史瓦辛格演的「魔鬼大帝」,一次在台北長春戲院看珊卓布拉克演的「二見鍾情」。


現在看電影不外乎陪孩子看哈利波特和玩具總動員之類的電影,等孩子長大希望他們也會記得我們一起看過的電影。
還有和學生揪團看電影,馬上就是這星期要一起去看王力宏和陳漢典主演的戀愛通告了。


有時候我自己也會很感動--我留下了自己看過每一場電影的電影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程長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