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集郵文章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風浪板(Windsurfing)實際上是衝浪與航行技巧二者結合的一種運動,只要是在有風有水的地方,就可以玩的水上休閒活動。無論是在水庫、湖泊、河流或是海上,都可憑藉個人的協調性與敏捷度,享受御風奔馳的快感。

 

  風浪板主體主要是由一個超大型的衝浪板和一個小型的風帆結合而成。風浪板和一般的帆船是不相同的,帆船有一個緊繃的支索去支撐一個堅固的桅竿,而風浪板有一個自由搖擺的桅竿,使得帆可以因需要而做必要的傾斜。

 

  歷史上類似的風浪板,最早應該出現在南美洲的土著們駕著一種可移動桅竿有帆的木筏在亞馬遜河航行。而現代風浪板運動可追溯到1930年代,當從夏威夷傳來的衝浪運動在美國加州風行時,加州長灘(Long Beach)衝浪好手Tom Blake,一天下午在海邊試圖利用槳將其衝浪板划到波浪上時,突然心血來潮突發奇想「也許可以利用風來當動力」,就是這樣的一個想法,在經過幾次試驗之後,Blake在其衝浪板上加裝了桅竿和風帆,之後又加裝了可用腳控制的方向舵,並將其發明命名為「可航行的衝浪板」(sailing surfboard),所以風浪板的英文有時也叫sailboardingboardsailing。不過Blake的發明並未被大眾所接受和歡迎。直到30年後,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發明家S. Newman Darby 接續Blake的想法,發明了一個可完全掌控的風帆滑水板(sailboard),其主要是改進Blake用腳控制方向舵的缺點,在風帆兩側加裝水平橫桿,方便由手和身體的平衡來掌控方向。 Darby的發明發表於1965年的「現代科學」雜誌( Popular Science)

 

  目前我們使用的風浪板,主要是由三個美國加州南部的衝浪愛好者Hoyle SchweitzerJim DrakeAllen Parducci19661967年間,根據他們的經驗與新的構想,將Darby 的發明加以改進而成。他們成功的使用一個萬用接頭,將桅竿、橫桿()和帆聚集在一起,並可沿著萬用接頭在各個方向移動,並獲得專利權。1969Schweitzer並將其專利進行量產,並將其產品命名為「風浪板」(Windsurfing),同年開始駕著風浪板到處旅行推廣風浪板的運動。

 

程長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衝浪(surfing)是利用一種長122 to 366 c m 的長板,向著岸濱破浪滑行的運動。衝浪一般認為是由古波里尼西亞人(Polynesian)傳入夏威夷,但是何時從事這種衝浪則無法考查。
  英國探險家詹姆士.庫克船長(James Cook)在西元一七六八年至一七七一年,受命英國海軍總部(British Admiralty)和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首次航行至南太平洋,並於一七六九年時發現大溪地。一七七七年十二月再次登陸大溪地時,看到大溪地土人在馬他瓦伊角(Matavai Point)划著一艘裝有舷外支架的獨木舟衝進高捲的海浪中,並在航海日誌寫下:「我不得不說,這個人被海浪急速推動滑行時,他的確感受到至高的樂趣。」詹姆士.庫克船長寫下的這段航海日誌,是對衝浪運動所下的最早而完美的定義。
   
幾乎同時的庫克船長所指揮的英國皇家「決心號」(Resolution)與「發現號」(Discovery)於西元一七七八年發現了夏威夷,並在考艾島(Kauai)的Waimea海灘登陸。稍後,庫克船長和副手詹姆斯.金恩(James King)看到夏威夷人乘著一塊長短不一的木板,在海浪上奔馳,感到無比驚異。副船長金恩形容夏威夷衝浪時說:「他們在表演那些困難而危險的動作時,那種勇敢而嫻熟的技巧,的確令人歎為觀止」。這時候的夏威夷人已知使用相當先進而簡單的衝浪板了。

程長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潛水的起源甚早,甚至可以遠推至數千年前。這可從在陸地上發現許多的珍珠飾品得到驗證,所以遠古時代的人們已知利用憋氣潛水(breath- hold diving)的方式,從海面下獵捕魚穫或蒐集珍珠。潛水在古時候也利用在軍事作戰上,這在中國以及希臘的軍事作戰記實中,都有潛水人員小兵力大功的記載。直至今天,潛水作業不僅使用在獲得魚獲及軍事用途,在搜救、研究探險上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已發展成一種大眾喜愛的水上戶外活動。

 

  潛水的發展可分為幾個階段:1.自由潛(Free Diving)或稱憋氣潛(Breath-hold Diving)。2. 潛水鐘(Diving Bells)。3.戴盔潛(Helmet (hard-hat) Diving)。4.水肺潛(Scuba Diving)。5.完全潛水(Saturation Diving)。

 

1.自由潛
  自由潛或憋氣潛是不靠任何的潛水設備或附加器材隻身潛入水中,是最早的潛水技術。考古證明在紀元前4500年前的美索布達米亞平原上的人類,已經有潛水蒐集珍珠的事實;紀元前2250年中國虞舜時代的貢物中,也已出現珍珠的記載,可見當時的人們已經利用潛水技術來獲取海產食物或尋找珍珠寶藏。

程長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泛舟依從事的地點,可分為海洋泛舟(Ocean Canoeing)和激流泛舟(White Water);依所使用的舟艇可分為獨木舟 (Canoe)、皮船 (Kayak)及橡皮艇(raft);依操控人數有可分為單人泛舟和多人泛舟。台灣一般將泛舟專指於激流泛舟,而其他用槳的泛舟,通稱划船。泛舟通常是泛指使用是一種長而窄,兩端尖,以槳為行進工具的舟艇。

 

  泛舟的起源甚早,人類很早就已經使用各種不同的舟艇作為運輸或捕魚工具。例如,美洲印地安土著,利用樺樹枝撐開獸皮或挖空樹幹,作成的獨木舟;南太平洋土著,在大型獨木舟外加一個防顛覆的支架,做為海洋航行的交通工具;愛斯基摩人用海豹皮做成的皮船 (Kayak),至今仍是愛斯基摩人最佳的水上工具。在中國河套附近的居民,早也使用羊皮做的充氣的皮筏做為運輸工具,當地人稱為「渾脫」;中國的划龍舟活動,也可遠推至兩千多年前在汨羅江尋找屈原的歷史。在台灣蘭嶼原住民達悟族所使用的別具風味的獨木舟,都可證明泛舟的起源甚早。

 

  現代泛舟已經變成一種特殊的水上休閒娛樂或是一種水上競技,所使用的舟艇材質已是先進的鋁合金、木材或合成橡膠。第一個大力推動泛舟活動為休閒或運動泛舟的組織,是由英國法庭律師John Mac-Gregor1865所建立的英國皇家舟艇俱樂部(Royal Canoe Club)。John MacGregor18651892年期間致力發行雜誌和書籍,大力推廣宣傳泛舟活動,也奠定目前普及的泛舟運動。
    所以,無庸置疑的,泛舟就應以Royal Canoe Club的所在地為原地-[41 Compton Crescent, Chessington, Surrey UK]。 如果以國際舟艇聯盟(International Canoe Federation,ICF)或國際激流泛舟聯盟(International Whitewater Federation,IWF)所在地為原地也不錯- [ICF, Dozsa Gyorgy ut 1-3, 1143 BUDAPEST, Hungary] [IWF, CP 63 St Augustin, Quebec, G3A 1V9

程長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問題很像一個女孩,問我你會永遠愛我嗎?什麼是永恆的愛

我會告訴她,沒有什麼永恆的愛,我只追尋平衡的愛,唯有平衡的愛才能長長久久!

第一:一定要和集郵保持一定的關係,就像男女朋友不管如何一定要聯繫,就會機會變成老夫老妻,所以要有郵友,要訂集郵雜誌,要參加郵會,至少偶爾去郵局買郵票,只要不脫離集郵圈太遠,就有機會集郵的瘋狂份子!

程長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蘋果本紀  

緣起

課堂上要求同學寫一篇有關化學的小論文,同學面面相覷、各各面有難色,大家要求我先示範寫一篇給大家看,而且不能寫與專業相關的化學題目。同學在我的網誌看到一篇小文章--「蘋果的滋味」,知道我對蘋果有特別的情感,就要我以「蘋果」為題寫一篇小論文。我覺得有趣也富挑戰性,就抽空利用暑假寫了這篇文章,希望提起同學寫小論文的興趣。文中穿插一些個人的收藏品原圖卡(註一),以求圖文並茂。

蘋果的生平

程長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元2001年,是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年,正值中國辛巳蛇年,世界各國循例發行蛇年生肖郵票。一位外國郵友寫信問到:「中國人為何會選擇蛇這種陰險、惡毒和危險的動物來代表一年呢!?」不僅是外國人,中國人其實也不喜歡蛇,諸如「毒蛇猛獸」、「蛇頭鼠眼」、「蛇蠍心腸」等與蛇相關的成語,都不是很好的形容詞。所以若不是十二生肖各個地位平等「好壞照輪」,不然要在方寸之中找到討人厭的蛇,還真是有點困難。其實以蛇在中國的歷史與傳說中所受的尊崇,蛇排入十二生肖裡是相當自然的一件事。筆者的生肖屬相正好屬蛇,就在此也幫蛇說句公道話。

蛇的演進
翻開生物進化的歷史,蛇在地球上的出現,比人要早得多。最早的蛇類化石發現在白堊紀初期的地層裡,距離現在大約有1.3億年。據推測,蛇的出現應該比這還要早些,大概距今1.5億年前的侏羅紀,就已經有蛇了。一般認為蛇是從蜥蜴演化而來的(1),兩者的親緣關係非常的密切。在蜥蜴的原始種類裡面,有一部分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為了適應新的環境,四肢逐漸退化,形成一些新的特徵,變成了蛇。在中國貴州發現的脆蛇蜥和細蛇蜥,是證明蜥蜴演化到蛇的活化石,他們雖然已經演化失去了四肢,但仍未具備蛇的某些特點,成為一類沒有足的蜥蜴。所以,蛇是爬行動物中最年輕的一個分支,算是在生命舞台最後才粉墨登場,適應力極強的爬行動物。

程長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民國二十年由諸先烈遺囑提供先烈遺像照片多幀,經慎加選定後,先由德納羅公司鐫製凹版郵票母模,再由財政部印刷局翻版印製。票面圖案格式與 國父像倫敦版大致相同,中央為先烈像,框以橢圓花圈,中央頂端為國徽,全套十二枚,分刊六位先烈遺像:
    半分及二分半   鄧 鏗烈士像
    壹分及五角    陳英士烈士像
    參分及參角    廖仲愷烈士像

程長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4 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
(簡稱紅印花郵票)
發 行 日 期 ﹕清光緒23年1月1日(1897.2.2)
原 票 承 印 者 ﹕英國華德路公司(Waterlow & Sons,London)

程長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紀10 西北科學考查團紀念郵票
發行日期﹕民國21年6月3日
全張枚數﹕100(10 x 10)
圖  幅﹕24 x 30

程長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十八年八月二十發行的新郵中華美食郵票,其中江浙菜—東坡肉,是我最愛吃的一道菜。道地的東坡肉是選用皮薄鮮嫩的豬肉,以紹興黃酒(便宜又好喝)為湯,放入密封的砂鍋中,用文火悶燒而成。色澤紅潤,汁濃味醇,酥而不碎,肉肥而不膩,甜且下飯,其肉汁淋在飯上,別有一番滋味。
我前後到過杭州四次,嚐遍杭州各大飯店的東坡肉,個人認為位在西湖孤山上的「樓外樓」最好吃(樓外樓另一名菜—叫化子雞,也令我難忘),其次是位於湖濱路靠西湖邊的「湖畔居」。
東坡肉據傳說是蘇東坡任杭州太守,政績卓著,百姓經常送來豬肉或紹興酒(蘇軾愛喝酒),以表敬意。蘇軾推辭不得,而送來的豬肉和紹興酒又太多,就突發奇想,用紹興酒燒肉,然後分送給挖湖民工。東坡肉因此得名,並成為杭州名菜。
所以蘇東坡為官清廉,勤政愛民,不僅詞寫的好,也燒得一手好菜。現在的杭州有一半人是靠西湖吃飯,除了好山好水之外,就是靠白居易和蘇東坡兩個人,讓杭州西湖變得詩情畫意。呵呵,我想大丈夫當如是也!

程長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第一枚郵票既是俗稱黑辨士( black penny),於1840年五月一日誕生, 由英國人羅蘭希爾(Rowland Hill)發明,
為了防偽每一枚郵票的下方兩個角落各有一英文字母, 橫排從A, A; A,B; ...一直到 A,L.; 直排從A,A; 一直到T,A,所以一大全張是12X20=共 240枚.
當時幣值一英鎊等於240 辨士,所以一英鎊正好買一大全張.

程長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