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2001年,是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年,正值中國辛巳蛇年,世界各國循例發行蛇年生肖郵票。一位外國郵友寫信問到:「中國人為何會選擇蛇這種陰險、惡毒和危險的動物來代表一年呢!?」不僅是外國人,中國人其實也不喜歡蛇,諸如「毒蛇猛獸」、「蛇頭鼠眼」、「蛇蠍心腸」等與蛇相關的成語,都不是很好的形容詞。所以若不是十二生肖各個地位平等「好壞照輪」,不然要在方寸之中找到討人厭的蛇,還真是有點困難。其實以蛇在中國的歷史與傳說中所受的尊崇,蛇排入十二生肖裡是相當自然的一件事。筆者的生肖屬相正好屬蛇,就在此也幫蛇說句公道話。

蛇的演進
翻開生物進化的歷史,蛇在地球上的出現,比人要早得多。最早的蛇類化石發現在白堊紀初期的地層裡,距離現在大約有1.3億年。據推測,蛇的出現應該比這還要早些,大概距今1.5億年前的侏羅紀,就已經有蛇了。一般認為蛇是從蜥蜴演化而來的(1),兩者的親緣關係非常的密切。在蜥蜴的原始種類裡面,有一部分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為了適應新的環境,四肢逐漸退化,形成一些新的特徵,變成了蛇。在中國貴州發現的脆蛇蜥和細蛇蜥,是證明蜥蜴演化到蛇的活化石,他們雖然已經演化失去了四肢,但仍未具備蛇的某些特點,成為一類沒有足的蜥蜴。所以,蛇是爬行動物中最年輕的一個分支,算是在生命舞台最後才粉墨登場,適應力極強的爬行動物。
人類一直相當懼怕和憎惡蛇的毒性,其實原本蛇是無毒的,是因後來生長環境改變和生存的競爭,有些蛇才在進化的晚期,慢慢演化成具有毒液和毒牙。但現今2700多種蛇類中,具有毒性的也大約只有四分之一而已(2)。一條毒蛇或許可以奪走一個人的性命,但是莫忘了,人類研發的核子彈卻能夠摧毀百萬人,所以與人相比,毒蛇還是厚道許多。

蛇在中國的傳說
在中國的傳說中,伏羲氏和女媧是我華夏民族共同始祖,二者都是人首蛇身。司馬遷的《史記》和唐朝司馬真的《三皇本紀》所載:「庖犧氏(即伏羲氏),風姓也,蛇身人首……」﹔王逸在《天問集注》中提到:「女媧人頭蛇身,一日七十化……」﹔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中說:「女媧蛇軀,伏羲鱗身……」。圖1,

為中國大陸1989年3月25日發行的《馬王堆漢墓帛畫》小型張,在其上部中央部分就繪有一位人首蛇身的神人,據考證即為女媧。台灣1993年2月6日發行的創世神話郵票中也有兩枚以女媧「搏土作人」(圖2-1)和「鍊石補天」(圖2-2)



的傳說繪製的郵票,其中九元面值的女媧就是人首蛇身,十九元面值也是巨蛇纏身。所以蛇和中國人的始祖關係密切。
伏羲氏和女媧或許真有其人,但不太可能是人首蛇身,比較可信的說法應是徐顯之在《山海經探源》中的說法:「中國古籍所載的“蛇身人首”或“虎齒豹尾”等形象,應是該氏族部落的圖騰形象。」也就是說,古書所載「伏羲蛇身人首」,實際是說伏羲氏族部落是以蛇的圖像為「國旗」。伏羲氏後來教授人民,制網窖、興漁獵、畫八卦、造書契,整個氏族生活水準提高,四周各部落紛紛前來歸附。這時伏羲氏為維護氏族間的團結與統一,便以自己部落的圖騰蛇為主體,綜合其他部落的圖騰形象融合馬首、鹿角、與鷹爪,組合成一個想象中的具有萬能之力的神物作為整個部落聯盟的新圖騰,並且取名叫「龍」。因龍的出現,取代了蛇在中國氏族間的地位,幾千年下來,蛇成了醜陋、猙獰和可怕的象徵,而忘了龍的本尊就是蛇。中國大陸於2000年3月7日發行的《龍(文物)》郵票中,編號(6-1)T新石器時代的玉龍,其外型與蛇即相差無幾,如圖3。

在新石器時代的中國,以圖騰融合氏族向心力的做法,應是相當的普遍一種現象。在中國流傳的「四靈」—青龍、白虎、朱雀(鳳凰)和玄武(蛇纏龜形),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台灣1993年9月29日發行的常111祥禽瑞獸郵票(續),即以此「四靈」為圖案,如圖4。 青龍 白虎 、朱雀
玄武 
應該也是和龍一樣是融合的圖騰,代表當時分據中國東西南北的四個大部落。這「四靈」中龍以蛇為本體,玄武是蛇纏龜形,可以預見當時以蛇為圖騰的氏族相當多,並不僅只有伏羲氏一族。目前在大陸某些地區和少數民族仍有以蛇為圖騰加以崇拜的遺風。

蛇在台灣的傳說
佔台灣人口大多數的福佬人原是大陸閩越人,是大陸百越民族中的一支(3)。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解釋這個「閩」字為「東南越蛇種」。意思是「閩」這個種族是東南百越族的一支,是蛇的後代。蛇變人是不太可能的,應該也是以蛇為圖騰或以蛇為崇拜對象的民族。
若提到台灣的原住民,那與蛇的淵源就更深厚了。相傳排灣族的祖先來自天上的星星,當降落在地球上時,即由百步蛇守護著,爾後孵化出一男一女,即為排灣族的祖先,所以百步蛇是排灣族的守護神,也是排灣族的圖騰動物,受到族人的崇拜(4)。
魯凱族阿禮社有一則傳說(5):太陽與壺結婚,生蛋(女性)。此蛋又與岩石出生的男子結婚。此時,唯有神靈尚不見人類。婚後再生一女,此女又與百步蛇結婚,生二男孩。後來,百步蛇夫婦和長男昇天,留下次男 Canovak 在人間,創建阿禮社頭目家。所以對排灣族和魯凱族人而言,蛇是一種袓靈的象徵,以百步蛇為圖騰,對袓先懷抱著崇敬。
布農族也有個與百步蛇為友的傳說(6)。相傳好久以前布農族一位年輕的勇士,生了個可愛的男孩,但不幸的媽媽喂奶後既生病去世,鄰近有嬰兒的媽媽,代為喂奶,但更奇怪的,只要喂奶給他,就會生病甚至死亡,最後沒有人敢再喂奶給他,更不敢接近。長老命令這位勇士,將男孩遺棄,以免禍害鄉親。爸爸對唯一的孩子再捨不得,也只好把身上最好的衣裳(布農勇士的外套),包裹著孩子,藏暱到深山的棕樹叢中。過了幾天,偷偷再去探望時,小孩變成了一條粗、長美麗的動物,身上的花紋,竟像勇士衣的圖紋一樣,牠就是現今的百步蛇。百步蛇跟勇士說:我是您的孩子,不要傷害我及我的子孫,百步蛇做您們的朋友,我們有劇毒,但不咬布農族人,我們只會剷除布農族的敗類及敵人,如果以後我們有困難,也希望布農族人,把我們送回棕樹叢中。勇士將此事稟告長老,這位勇士以後當了布農族的領導者(頭目),布農族人取名百步蛇為『ka-viaz』(朋友之意)。百步蛇與布農族人和平相處至今,布農族人服飾之圖騰和百步蛇身紋相似,布農族人縱有優越之狩獵技能,就是不捕蛇類,不吃蛇肉,有其歷史因緣。
不知上天是否有意的安排?將這些以蛇為圖騰的民族,一同聚集在台灣島上,台灣人其實可稱為「蛇的傳人」。儘管如此,台灣郵政總局除了蛇年的生肖郵票外,並未為此發行任何以蛇或百步蛇圖騰為主題的郵票,僅在1999年4月22日發行的《台灣原住民文化》郵票中的魯凱族(圖5-1)和布農族(圖5-2)兩枚郵票上,在人物服飾和佈景中出現百步蛇的紋飾。

蛇在西方的傳說
世界七大奇蹟的柬埔寨吳哥窟,其所守護神正是一條七頭大蛇。巧合的是,在馬雅文化中,吉強.伊札的馬雅神殿,有古古魯汗的金字塔。左側的影子在右端出現了七個等腰三角形的光帶,直達頂部的蛇首。旁邊的戰士神殿外側的壁上,有戰士頭部鑲入蛇口的彫刻。其中央位置有一戰士被象徵性地切首,被切下來的頭部出現七條蛇。地中海東部、希臘東南端,克里特(Crete)島有邁諾人的愛琴文化,其遺跡中有非常優美的「大地之母」塑像,除顯示女性特徵的豐滿雙乳外,雙手還高高的舉著二條蛇。在克里特島並不產蛇,這二條蛇可能就是當地傳承下來的圖騰。美國俄亥俄州也有在地面上構築的巨蛇丘。世界文化古國的巴比倫(現在的伊拉克境內)的古牆上,也有蛇形的異獸(7)。幾乎全世界都有蛇圖騰的遺跡。
希臘神話故事中的醫藥之神阿斯庫勒比爾斯(Aesculapius),他的醫術精湛,能起死回生,他的塑像一般都帶著一把有蛇旋繞的粗杖。因蛇蛻皮看似死了又活,所以古希臘人就把蛇當做長生不老,病而不死的健康象徵。如今「蛇杖」(Caduceus)就成為醫學的圖騰和國際衛生組織的徽志。台灣郵政總局在1958年5月28日發行《世界衛生組織十週年》(圖6)和1962年4月17日發行的《全球抗瘧》(圖7)

 
 
兩套紀念郵票就是以國際衛生組織的蛇杖為圖案。

蛇年生肖郵票
從以上綜述可以看出,不論古今中外的傳說中,蛇幾乎是世界人類共同的始祖或民族圖騰,中國人將蛇排在十二生肖裡,是再理所當然不過了。雖然蛇的來歷不凡,也有許多偉大的傳說,但是蛇在當今還是不為人所喜愛,不僅以它為主題來發行郵票相當困難,就是連十二年輪值一次的蛇年生肖郵票,也讓設計者傷透腦筋。
台灣郵政局至今共發行了三輪蛇年生肖郵票。台灣第一輪蛇年生肖郵票於1976年12月1日發行,是同圖二枚郵票(圖8) ,以象徵救人濟世之「蛇杖」為主題,並巧妙地將其融合在中國「壽」字當中,中西和璧,顯現蛇代表的善良、智慧與健康。個人認為這是所有生肖郵票中最富創意的設計。
台灣第二輪蛇年生肖郵票於1988年12月1日發行,也是同圖二枚郵票(圖9)
以圓形抽象手法表現,大概由於太過前衛,一般用郵大眾並不喜歡。
2000年12月1日剛發行的第三輪的蛇年郵票二枚(圖10-1,10-2),  下一張(熱鍵:c)
以剪紙藝術為造型,蛇身綴以花草與幾何圖形,顏色搭配鮮豔而感喜氣,蛇首微低,含羞待卻,是兩隻惹人愛憐的小蛇,實屬上乘之作。不過近年來以剪紙手法表現的生肖郵票相當多,這兩枚蛇年郵票,就與大陸1989年1月5日發行的《己巳年》(圖11)和2001年1月5日發行的《辛巳年》(圖12)兩枚生肖郵票的構圖有些雷同,稍減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後記
本文中提到許多台灣發行以蛇為相關主題的郵票,另外補充台灣郵政局在1998年9月25日發行的《中國寓言》郵票,其中12元面值「畫蛇添足」(圖13) ,以及同年10月30日發行的《保育鳥類》郵票,其中的「大冠鷲」(圖14),這兩枚郵票中也出現過蛇,如此就一起將台灣發行與蛇相關的郵票,做一完整的記述。不知是否還有缺漏,盼郵會先進能給予指正補遺。




參考資料:
(1)伍肆,蛇島的秘密,中國科普佳作精選,北京,1999。
(2)蛇類奇觀,Discovery,影帶。
(3)高雄自然史教育館,數位博物館,漢人館,閩南人,網站。
(4)蛇窩,蛇的習性,蛇的傳說,網站。
(5)原住民之音,魯凱族,網站。
(6)臺東縣布農族鄉土教育中心,導覽手冊。
(7)何顯榮,探討世界先史文明與台灣的相關性,台灣飛碟研究會。

附註:原文刊登於八卦山郵刊十四、十五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程長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