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的起源甚早,甚至可以遠推至數千年前。這可從在陸地上發現許多的珍珠飾品得到驗證,所以遠古時代的人們已知利用憋氣潛水(breath- hold diving)的方式,從海面下獵捕魚穫或蒐集珍珠。潛水在古時候也利用在軍事作戰上,這在中國以及希臘的軍事作戰記實中,都有潛水人員小兵力大功的記載。直至今天,潛水作業不僅使用在獲得魚獲及軍事用途,在搜救、研究探險上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已發展成一種大眾喜愛的水上戶外活動。
潛水的發展可分為幾個階段:1.自由潛(Free Diving)或稱憋氣潛(Breath-hold Diving)。2. 潛水鐘(Diving Bells)。3.戴盔潛(Helmet (hard-hat) Diving)。4.水肺潛(Scuba Diving)。5.完全潛水(Saturation Diving)。
1.自由潛
自由潛或憋氣潛是不靠任何的潛水設備或附加器材隻身潛入水中,是最早的潛水技術。考古證明在紀元前4500年前的美索布達米亞平原上的人類,已經有潛水蒐集珍珠的事實;紀元前2250年中國虞舜時代的貢物中,也已出現珍珠的記載,可見當時的人們已經利用潛水技術來獲取海產食物或尋找珍珠寶藏。
自由潛後來發展成一種具挑戰性的潛深探險活動,世界第一個世界記錄是由美國海軍潛水人員羅柏特(Robert Croft)於1969年憋氣潛至水底75公尺,後來該記錄於1976年被法國人賈逵斯(Jacques Mayo)打破,賈逵斯的記錄是水深99公尺,在水中憋氣3分39秒。
自由潛的好處是自由機動性高,但是缺點就是在水中停留的時間受到呼吸換氣的限制,必須不時的潛出水面換氣。
2.潛水鐘
潛水鐘主要是使用一種「鐘」形的密閉保護裝置,將潛水者置於其中,靠容器內空氣在深水中活動。在紀元前330年前的某些圖畫中,已有類似的記錄;十三世紀亞理斯多德在其著作中也有類似記載。
潛水鐘雖然克服自由潛在水中停留時間的限制,但因其在水中的活動度不如自由潛來的高,所以發展得相當緩慢。直至1690年代,英國天文學家Sir Edmund Halley,提出和設計了一個具有活瓣可以換氣的潛水鐘之後,才又引起大家的興趣,但是因打氣幫蒲功能的限制,在一百年後的1788年,才由因Smeaton採用強而有力的幫蒲,使得Sir Edmund Halley的潛水鐘的構想得以實現。我們相信這就是近代潛水艇的前身。
3.戴盔潛:
有鑑於潛水鐘的活動空間限制,在十七、十八世紀一些潛水者發展出一種套於肩上的小型類似潛水鐘的頭盔,頭盔連一個管子到水面,希望可以兼顧在水中的停留時間和活動度。但以現在的普通物理常識也知道,他們無法克服水壓的問題,在特定的水深下,連在頭盔的管子就發揮不了提供呼吸的功用,而且裝備也稍嫌笨重。但無疑的這就是現在「浮潛」的起源。
直到1819年,英國人Deane兄弟改良救火員的部份裝備,發展出一套輕便的潛水裝備和頭盔,1823年Augustus Siebe's根據此裝備,由水面上強力幫浦的供氣,順利的在英國潛入水深19.8公尺海域。
4.水肺潛
戴盔潛雖然可以已經可以長時間的停留在水中,但是連在頭盔上的通氣管和在水面上的打氣幫蒲,使得整個潛水活動,變得複雜笨重和顯得不夠自由。因此許多潛水者,特別是各國的海軍潛水人員,急欲發明一種個人式的水下呼吸設備,使之能夠如同魚兒一般自由自在的悠游於水中世界。
1943年法國的海軍軍官Yves Le Prieur和發明家Emil Gagnanr發明了水中呼吸器-scuba(其實就是Self-Contained Underwater Breathing Apparatus的縮寫),可以提供潛水者自行攜帶的水中自動空氣供應器,俗稱水肺(Aqua Lung)。提高了潛水者在水中的活動度。
5.完全潛水
當水肺潛提供了潛水者高度的水中活動度之後,許多的科學家和探險者,則開始想潛入更深的海水中(數百公尺),此使水壓帶來的問題就非常錯綜複雜,不僅是呼吸氣的供氣問題,人體也會開始產生潛水夫病等生理上的問題,減壓艙的發明,無疑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也使得潛水理論上是無任何的障礙了,這裡牽涉相當深的物理學問題,不做詳述了。
不管潛水的目的是因應生活、科學或軍事上的用途,隨潛水科技的演變,潛水活動漸漸演變成一種非常優雅的水上休閒活動。潛水最重要的除了裝備之外,就是潛水點的選擇了。個人覺得這裡所談的潛水應該是一種水上的休閒活動,其發展是隨潛水科技的演變慢慢的普及,或許原地應該找最早推行潛水活動的俱樂部或協會較適合,後來發覺潛水活動,大概都源自各國海軍軍事單位,很難找出何者最早。後來發現全世界最佳的潛點-帛琉。所以個人覺得以帛琉為潛水該枚郵票的原地最佳。
帛流(Palau)是密克羅尼西亞地區最美麗,也是開發最好的勝地之一,那兒蘊藏了世界最豐富,種類最多的暗礁,其洛克群島更是酷愛潛水者心目中的聖地。海洋專家將它列為世界七大海底奇觀之一,更在水肺潛水雜誌中,十項評分裡,有八項票選為第一,這裡的海底能見度高達一百至二百呎上下,許多人酷愛在這裡潛水,去觀賞各類魟魚、烏龜、鯊魚,還有暗礁魚類和筆直岩上的各式珊瑚。帛琉現在比較熱門的潛水聖地是藍角(Blue Corner),則是數千種魚類的聚集之地,如灰礁鯊魚等。有許多地方更是潛水者流連忘返的探索點,包括著名的水母湖 ( Jelly- fishLake),在這裡潛水者可以悠遊於成群結隊的無毒水母之間(資料來源:http://090.net/kenlui/mic1.htm)。
另外個人覺得世界潛水總會(CMAS)所在地-義大利羅馬,也是不錯的原地選擇。
台灣潛水勝地
台灣四面環海,雖不能說是潛水的聖地,不過也相當適合從事潛水活動。潛水休閒活動的起源應該是從有美軍駐防台灣那個時期,美國大兵經常是聚集於野柳從事潛水活動,台灣第一個潛水俱樂部也就在野柳成立。近年來由於台灣海域近來污染嚴重,海中能見度很差,適合潛水的地點都分佈在離島地區或東部海域等較少受污染的區域。例如,澎湖、蘭嶼、綠島等地都是潛水最好的地方。其中以綠島南寮海底,那個著名的香菇頭、大碉堡超級大的微孔珊瑚附近,是大家公認的最佳潛點。其次,墾丁南灣是最近最多人去過的潛點,大概是交通方便,設施也較為完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