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療癒文# 

 

最近因大選而炒熱一種「芒果乾」,但是就我個人實在不知這種感覺從何而來,大概就是體現一種危機意識或憂患意識吧?

有時候我喜歡從反個方向來想事情,來想想什麼是幸福感呢?水星結束逆行,要培養好心情,準備放大絕,「養喜神」,趁週末北上建國花市買花,因為逛花市、買花、種花、養花是幸福的事,正好在移動的客運上好好想想什麼是幸福感!? 

幸福感也可以說是快樂感,以前學生時代修習心理學,都比較強調人為什麼不快樂,和如何去處理(治療)不快樂。近來一些諸如幸福城市調查或什麼幸福國家排名等等,才有比較客觀的幸福指標出現,像年齡、性別、家庭關係、人際關係、環境品質、家庭 經濟收入等等,不過一個人的幸福感,人快不快樂是很主觀的一個概念,所以像台灣東部及離島雖然客觀評比落後,都未能影響東部及離島受訪者的主觀幸福感。東部及離島受訪者或許是在生活條件上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在主觀認定上就比較具有幸福感。這源於每個人的慾望、需求和滿足的程度不同,所以往往社經地位越高,知識程度越高的人,反而越不快樂,越缺乏幸福感!

一個人會覺得自己幸不幸福、是否快樂,主要與生存的需求、人我的歸屬感、 個人成就感三種重要需求的滿足有關。而這三者的需求滿足衝突最嚴重的年齡層大概就是高中、大學到剛進社會的年輕人了,他們從高中、大學的高幸福感,突然進入社會要面對的生存壓力、經濟壓力、職場要求、 人我互動的複雜性、責任的來臨,整體幸福感突然下降,往往就不知如何適從?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人我的歸屬感,也就是人際關係。這包含我們與家人之間的情感連結,也來自自己與朋友、同事、同學之 間人際網絡的互動。

孩子在這個年紀要處理那麼多複雜的人際關係,往往能力不足,所以他們就會選擇最適合的同溫層來獲得同儕的認同,以獲得他們的幸福快樂,而疏離了親情,就是我們常所謂的代溝、叛逆期或難聽一點的不肖。我往往給家長的建議就是持續的關懷,忍受他們的不聽話,就是靜靜的等待就好。他們不是不愛父母,而是孩子還沒有足夠的能力處理所有的人際關係,投機取巧之外做的選擇,因為他們認為親情可以不用經營。反正孩子在這個階段有正常的社交關係,有人生的目標、能獨立自主就好好的看著孩子就好。有一天他們跌跌撞撞之後,就會發現家庭關係的重要,等孩子轉身之時,我們父母仍在夜深點著燈等他們回家!像拉丁美洲國家雖然生活相對沒有那麼富裕,但是卻有令人意外的幸福感,這都要歸功於拉丁人的美好家庭關係。

其實真正的快樂,不是光自己快樂就夠了,而是在你周遭的人也會因你而快樂。但是有人反問我,可是周遭的人都讓我很不快樂怎麼辦?是啊!我們周遭有很多事讓我們很不快樂呀!所以到了我們這個年紀,就必須靠自己內心的修為,來釋懷這些不快樂的事了,而我們就會體悟到「簡單」就是幸福,因為凡事「簡單」就容易讓自己和周遭的人快樂,因此,養身就是和舒服的人在一起,讓自己成為舒服的人,就是一種絕妙的幸福感!

教科書上有提到一些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幸福感的方法,如希望與目標 的達成、養成正向思考習慣、提高自己的情緒商數與逆境商數、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統、感恩與助人等等。但是都沒有我一位朋友說的好:「在這浮躁、貪心、謊言的世界裡,我們總在尋找幸福感,而多時的幸福感來自意料之外的一瞬間,那是一切未知,是驚喜。因為未知,我們充滿期待;因為未知,我們收穫驚喜。幸福感有時來源是傳遞幸福。面對一件事,無法從自己最大的福祉去看待,而是任性任由自己幼稚、不成熟的操控自己,最終是損人不利己。幸福感高的人,從不自找麻煩。」

我則學老子說:「得悟道者,常清靜矣!」%E6%9C%AA%E5%91%BD%E5%90%8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程長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