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日本學者又得諾貝爾奬了,一位研究鋰離子電池的科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榮獲了201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日本從二十一世紀開始19年就有19個日本科學家(含二位日裔美籍科學家)拿到自然科學類的諾貝爾奬。真的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在基礎科學的貢獻!

在二00一年日本小泉政府就大膽提出了一個「科技創新立國計劃」,其中包括要在五十年內爭取拿到三十個諾貝爾獎的科研目標。要鼓勵日本學者發表更多高質量論文,在日本創造更多集世界各國優秀研究者的據點。

這50年30個諾貝爾獎目標的提出,不僅遭到日本國內學者的非議,而且還引起了諾貝爾基金會和授獎委員會的質疑,因為這個目標在當時看來的確有點匪夷所思,所以人們擔心日本政府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很有可能會不擇手段。 為此,諾貝爾基金會專任理事曾公開談到:「關於50年獲30個諾貝爾獎計劃,我認為很容易招致誤解。為了增加研究預算的目標,我們可以理解,但是作為基金會代表, 我不得不提出忠告。」物理學獎事務局長也建議日本不要採取這種容易招致誤解的表達方式。 

看來不管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如今日本竟然在不到三分之一的時間完成超過一半的進度,也不得不佩服日本的企圖心和研究精神。

日本能在基礎科學有如此的傑出表現,我認為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日本政府願意投錢在科學研究上。日本政府每年投入的科研經費大約佔GDP比例的百分之三以上,在工業發達國家中佔據首位。二、就是日本國立大學的教授和研究者大多也以科學嚴謹的「匠人精神」,孜孜不倦地探求研究,力爭走在世界科學前沿的專研,成為了日本不斷摘取諾貝爾獎桂冠的重要原因。

#諾貝爾化學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程長遠 的頭像
    程長遠

    LongFar的部落格

    程長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