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總是會念起唐朝杜牧那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說實在的我並不喜歡這首詩,在這清澈明朗的節氣裡,不應該是這麼喪氣。一樣人生不得志,一樣窮苦潦倒,在關於在清明(寒食)節寫的詩裡,我倒比較喜歡蘇東坡的詩,在飢寒交迫的當下,也不忘給自己和朋友留一碗心靈雞湯,在千年之後讀他的詩,還可以享受人生之清明。

蘇東坡最有名的清明詩,就是因烏台詩案被貶到黃州第三年寫的《寒食帖》,大家知道著名的是他寫的17行129個字行書,其實裡面有兩首詩,應該是史上最悲慘的清明詩: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與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鳥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

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


當然這兩首寒食詩,是蘇東坡哭窮訴苦寫給別人看的詩,寫完這兩首詩,蘇東坡隨即就吟了一首我最欣賞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我最喜歡最後的「也無風雨也無晴」,指春遊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人生的苦難。自然界的風雨變幻既屬尋常,人生中的跌宕起伏又何足掛齒?


在蘇東坡還未貶到黃州的四十一歲時,也曾寫了一首清明詩《東欄梨花》,此時應是蘇東坡人生最舒適的時候,但也經歷了衆多的家庭變故,母親、妻子、父親相繼辭世。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但是與在經過烏台詩案貶黃州四十六歲時寫的《定風波》相比,格局仍小的很多。詩看似悲涼,其實是看得清明,蘇東坡也只想告訴大家:「人生能有幾個清明呢?清明祭祖,不如在家多陪陪家人父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程長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