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1972年至2011年全台癌症死亡率分佈地圖,引起擁核、反核和關切綠能的一致關注。不過各個立場不同的單位都一致認為,近年來造成中部地區肺癌發生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台中火力發電廠和雲林麥寮六輕產生的空氣污染造成的。所以擁核的引此圖說應該用核能減低火力發電造成的空氣污染,另一部分就引此圖說應該大力發展風力和太陽能取代火力發電造成的空氣污染。那到底誰能取代火力發電呢?基本上都能,基本上在發電的本質上,綠能的可行性很低,為什麼呢?

一般發電有分基載發電和備載發電,所謂的基載發電就是穩定可靠可以24小時發電的裝置,目前只有火力和核能發電可以當基載發電,而使用風力或太陽能發電的再生能源發電因爲發電會受各種因素影響不能穩定發電,只能當備用的備載發電裝置。所以要取代基載發電的火力發電只有核能發電,如果使用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等不穩定的發電裝置是無法取代火力的基載發電,因為再生能源總有發電限制的時候,這時候還是要靠火力發電來支援補足,火力發電不可能被取代的。

所以目前最好的方式就是重啟核四、核一核二核三延役,就可以立即降低火力發電造成的空氣污染,然後拉長時間慢慢等待再生能源技術發展成熟,在再生能源發電之餘,用核能基載電力補其不足,才是降低火力發電造成空氣污染的可行之道,而且核能和再生能源是國際上認證的綠能,唯有以核養綠才有機會一掃台灣碳排世界排名第廿四的污名,地球暖化才有減緩和改善的一天。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765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程長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