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都活到這把年紀了,就享享「清福」吧!?到了這把年紀,我倒對清福感了興趣。清福的重點應該在這個「清」字,清者簡單明朗也,唯有簡單快樂的人,才是真正享清福的人。

「小時候,幸福很簡單;長大了,簡單很幸福。」這是宮崎駿透過《龍貓》傳遞給孩子們的人生慨歎。而我們也常說要長保赤子之心,也說傻人有傻福,是真有道理的,我們再怎樣也跟嬰兒和傻子生不出氣來吧!?人生的大福分,其實是包含在簡單之中的,赤子之心和傻都是簡單的意思。許多不幸的人,往往是因為太過聰明。做人簡單一點,寬厚一點,傻一點,有時該有的福分反倒全有了。幸福力或幸福感,是現代人最缺最缺的東西。

我認為有三種人是無法享清福的,因為他們簡單不起來:第一種是年輕人,因為他們有太多的理想與抱負,自視也高,傻不起來,也從不簡單。第二種人是什麼都有的人,但還是吃不下睡不著,因為擁有的太多,也簡單不起來。第三種是先知或有憂患意識的人,凡事都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這種憂國憂民的人,再怎麼也簡單不起來。而我們這在三種人之外的人,為什麼還不能享清福呢?主要還是在放不下兒孫後輩吧!?其實兒孫自有兒孫福,放下他們才能享自己的清福。就算他們不聽你的話偏要往地獄的方向走,在他們還未到達目的地之前,其實你就已經先跟他們說再見了,何必跟他們較真呢?而且他們年輕人要去的地方也未必是地獄,也許是天堂呢!?

那怎樣才能做一個簡單快樂的人,才能享清福呢?法頂禪師在他的《山中花開》中提到一個的觀點~樂於清貧,才能遇到清福。這裏說的清貧不是指一般的貧窮,而是由自己思想與意志所積極創造出來的簡單樸實的生活形態。這清貧還是需要智慧的,但還要樂於清貧,這更要生活的歷練和人生的體悟。要回歸簡樸,要學會捨去不必要的,不適合的,沒用的物慾,心地和正,才能吃的香,睡得好,沒煩惱。做一個舒服的人,也和舒服的人在一起,才能享清福! 

 「做一個舒服的人,也和舒服的人在一起,才能享清福!」,我的意思不是要大家當「新台幣」,讓人人都喜歡,最重要的是要做一個讓自己舒服的人,選擇和舒服的人在一起。還有我並不是看破人生準備退休,去過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或準備卸甲歸田獨善其身。看破紅塵隱居山林只是形式上的「享清福」,鴕鳥式的享清福而已。

真正的「享清福」則是面對塵世的污濁、傾軋、勾心鬥角,卻能保持清淨幽遠的心境;處於遍佈謊言、欺騙、假新聞和貪婪的社會,還能世事洞明,不與世濁不與人爭。在煩雜的時局裡,卻能大智若愚悠然自得,還能自得其樂,這才是「享清福」的最高境界。

所以要想享清福,並不需要避世離群索居,只要在現實的環境之中,昇華自己的心靈,去做一個讓自己舒服的人,而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則是一種選擇,但這裡的意思並不是鼓勵大家把不舒服的朋友刪除或封鎖起來,而是不管在廟堂之上,或是市井小民之間,你都能有智慧的快樂的和他們和樂相處,自然而然超然於物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程長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